輸入關鍵字搜尋本網站

2012/04/25

溫州街的魚木傳奇

緣木求魚,緣雨求花

每年到四月的時候,我想很多大台北地區雅好植物的愛花人,都會心繫這株溫州街這株魚木的開花訊息。我比較幸運一點,和樹木所在地的大學里有很深的淵源,總能在滿樹花朵最盛開的時候,獲得通知而盛逢其會,昨天中午也是如此,所以特別趕去賞花,而再度留下美好的回憶。任何人站在樹下只有讚嘆與感動,所以我常說這株樹,是每位愛花人該去朝聖的樹

在有如夏季的豔陽下,挺拔壯大的樹冠,每個小枝頭上的花序幾乎同時盛開。滿樹佈滿黃白相間的花朵,細看如白蝶花朵剛開時是白色,隔一兩天後開始轉為黃色,如此富有層次變化,讓花朵多了點風情。每年拍照,我發現專程來賞、來拍的人當然不少,但有更多的是不經意路過時,被花的花樹的美麗吸引,不禁流連逗留而取出相機、手機留影紀念的人們。

依據觀察與香港等地的網路觀察紀錄,知道魚木屬有多種具有因雨開花的特性。魚木屬大多是落葉喬木,冬季或旱季落葉休眠。當春季的第一回較大雨下過之後,樹木得到充足雨水的灌溉而抽出新芽,當再下幾回較大的雨之後,新枝梢上的花朵會一起迸開,形成滿樹花朵的壯觀景象。這一週天氣的變化我想台北人都清楚,連續幾晚的磅礡大雨,似乎是催花的主因。所以我下標題「緣雨求花」是有意義的,在四月大雨一過,就可以準備來賞花了!這麼好的植物怎麼沒有推廣?有的,台北市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有來採過這株魚木的枝條扦插繁殖,現在於台北市仁愛路圓環四隅的4株魚木就是她的後代,期望十幾年後也能在此見到滿樹白雲的壯觀畫面。

這株魚木位於溫州街內溫州公園旁的「台灣電力公司輸變電工程處北區施工處第二工務段」內一隅,據當地民眾表示,這是台電員工陳文望先生於民國1980年(民國69年)時種植。起初只是綠樹,鄰里街坊不甚在意。約於2000年(民國89年)開始滿樹盛花,才被注意到她的存在。也許是民眾頻於詢問,相關單位於2007年,在樹下牆面設立解說牌。當地的里民非常珍惜這株樹,里長還想每年在花開時辦理活動,今年4/28上午9~12時,會在樹旁的溫州公園內,辦理慶祝浴佛節活動時一併賞花。(相關資料感謝大學里高羅美惠里長提供)

魚木屬約有6~8種,分佈全球亞熱帶及熱帶的森林或海岸地區。台灣原生有魚木 Crateva adansonii subsp. formosensis(Crateva formosensis)以及這株疑似引入的 Crateva religiosa。會稱為「魚木」,是本種的木材質輕,在水中具有浮力且易加工,昔日被琉球、台灣、廣東漁民用來雕製成魚形假餌(假餌昔稱「餌木えぎ」,現在大多音譯為路亞 Lure ),作為釣烏賊、軟絲等漁產用(照片中烏賊抓著的黃色小魚就是假餌),這種假餌現在大多已經使用合成材料(日本市面販售的手工餌木,目前多使用泡桐)。成語「緣木求魚」,在漁業上不知道是否可以解釋為「緣木求墨魚」,哈哈~~~。本屬有幾種嫩葉可以食用,文獻記載這個種也可以。果實有毒不可以吃,打開有類似大蒜的氣味,所以英文將魚木也稱為 Garlic Pear,不過世界各原產地都有將果實、樹葉、樹皮以及根做為藥用的紀錄


台灣兩種魚木屬植物的比較

Crateva adansonii subsp. formosensis

Crateva religiosa(Crateva adansonii)

側脈4~7對,小葉柄長4mm以下

側脈7~12對,小葉柄長約7mm

花瓣倒卵形,長約2㎝。爪長約2㎝

花瓣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1.5~3.5㎝。爪長約1㎝。

長橢圓形

卵圓或卵狀披針形

卵形或橢圓形果實外表光滑

球形果實外表粗糙,有黃色痂狀斑點

上表依據1937《中國樹木分類學》、2006《台灣樹木圖誌》


.

溫州街魚木位置圖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私房賞花地圖


魚木

學名:Crateva religiosa(Crateva adansonii)

英名:Spider Tree、Temple Plant、Garlic Pear(三者皆是魚木屬的通稱)

日名:ギョボク(魚木)

簡介:白花菜科(山柑科)魚木屬的落葉喬木或灌木,廣泛分佈亞洲至大平洋各島嶼及澳洲。樹高可達20m,主幹直挺,樹皮灰黑色,小枝有木栓化的肋紋。互生三出複葉,小葉卵形,葉先尖銳,小葉基部側不對稱。繖房花序自小枝端開出,花萼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花瓣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1.5~3.5㎝,易有皺摺。基部有爪,爪長約1㎝。花初開白色,之後變黃色。花蕊多數,較花瓣長,花徑約3~4㎝。球形果實外表粗糙,有黃色痂狀斑點,直徑約6㎝。開花期4月,結果期夏季。

題外話:

這篇文章會遲至今日才寫,有個原因是我還沒搞清楚學名,經過幾天努力終於釐清了。溫州街這株魚木底下有個設計精美的解說牌(內容錯誤、錯字不少,看看就好@@),介紹這株樹的名稱、用途等資訊。但我對「加羅林魚木」的名字與上面寫的學名 Crateva speciosa 一直有疑問。加羅林應該是指位於大洋洲西部,隸屬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加羅林群島 Caroline Islands,Crateva religiosa 這個種分佈非常廣,應該不適合用一個小地方來命中文名。種名 religiosa 是宗教的意思,因為在印度、泰國等地常將魚木種寺廟裡。

Crateva religiosa在《中國樹木分類學》書中就只稱為魚木,日本也是如此。但後來在《中國植物志》,用上魚木一名的是 Crateva formosensis(書中將 Crateva adansonii subsp. formosensis提昇為種的地位),Crateva adansonii 是由Crateva religiosa分立出來的種,台灣產的Crateva adansonii subsp. formosensis 是個亞種,我認為為了避免混淆,要不乾脆將台灣原生的稱為「台灣魚木」會比較清楚。



2012/04/21

愛水的竹仔菜

藍色招風耳

這幾天氣很不正常,但不正常得好,因為日間天晴,晚上才下雨。春季正要滋長的植物,有了充分的雨水灌溉,長得益發旺盛。在潮濕的草地上、水溝邊,很容易見到鴨跖草科的小植物,其中耳葉鴨跖草、竹仔菜、水竹葉…等。對了~ㄓˊ,不要再亂念成ㄊㄨㄛˋ了哩!



2012/04/20

私房賞花地圖11~天宮石斛(這戶已經在2014搬家嘍)

粉紅瀑布
如果能有個獎項,頒發給種花很棒的人,這家一定會得獎!
我騎車上班,幾乎都會在這個巷口待轉,每天望啊望、盼啊盼,終於讓我逮到好天氣可以拍下美麗的照片。二樓陽台整排如瀑布般的天宮石斛,是主人長期栽培的成果,可以見到盛開的第一排底下還掛了第二排,可以想像未來全部都開的話,這家或許也會變觀光名勝喔~~~。天宮石斛盛花期大概只有1週,氣象說假日會下雨,所以賞花得快。
關於天宮石斛的介紹請看我這篇「從天宮傾瀉而下的蘭花瀑布」,這好種好養開花又漂亮的蘭花,栽培的人越來越多,應該都是看重她即使掛在南邊或西曬處,只要澆水之外不太需要照顧就會開花的特性吧!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私房賞花地圖

古人說花09~桃金孃(倒捻子)

倒捻子

在海南看到幾株正在開花的桃金孃,桃金孃的果實稱倒捻子,唐朝劉恂《嶺表錄異》中有:「……有子如軟柿,頭上有四葉,如柿蒂,食者必捻其蒂,故谓之『倒捻子』 ……」倒捻子在歷代文獻也寫成倒粘子、都捻子、多年子、黏子、多南子、冬年…等,都是閩粵方言的轉音字,現今台語仍唸tó ni ato ni a,好吃哩~~夏季在郊野看到可別錯過品嚐的機會,紫色才是成熟的喔。

最後一天參觀海口市的蘇公祠時,不禁聯想到被謫貶海南儋州的蘇東坡,曾經生動描述桃金孃與果實「倒捻子」,回來花了功夫查,終於在東坡全集中查到一篇名為海漆錄》的文章,東坡把桃金孃另取一個令人無法捉摸的新名字「海漆」,唉~標新立異古今皆然。

全文如下:

吾謫居海南,以五月出陸至藤州,自藤至儋,野花夾道,如芍藥而小,紅鮮可愛,樸樕叢生,土人云:「倒粘子花也。」至儋則已結子如馬乳,爛紫可食,殊甘美。中有細核,嚼之瑟瑟有聲,亦頗苦澀,童兒食之或大便難通。葉皆白,如白葦狀。野人夏秋痢下,食葉輒巳。海南無柿,人取其皮,剝浸揉撋之,得膠以代柿,蓋愈於柿也。吾久小便白膠,近又大腑滑,百藥不差。取倒粘子嫩葉酒蒸之,焙燥為末,以酢糊丸,日吞百餘,二腑皆平復,然後知其奇藥也。因名之曰海漆而私記之,以貽好事君子。明年子熟,當取子研濾,酒煑為膏以劑之,不復用糊矣。戊寅十一月一日記。

戊寅是西元1098年,為蘇軾被貶至海南儋州第二年,此時他已經得到桃金孃很多好處,甚有所感才寫下這篇文章吧!關於桃金孃植物的介紹,我2006年就寫過了,這篇不再贅述。不知道各位愛花人有沒有吃倒捻子的經驗,不妨說來聽聽?



2012/04/19

新花卉214~美女石竹

美女石竹

學名:Dianthus barbatus

英名:Sweet William

日名:ビジョナデシコ(美女撫子)、ヒゲナデシコ(髭撫子)、アメリカナデシコ(亜米利加撫子)

別名:鬚苞石竹、美國石竹、十樣錦

簡介:石竹科石竹屬的宿根性草本,通常當一二年生草本使用。原產歐洲東南部,包括巴爾幹半島到蘇俄西部都有。植株直挺,高30~60㎝。莖直立有稜,節部膨大。對生披針形葉,長4~8㎝、寬1㎝,中脈明顯。頭狀花序自莖端開出,有多數針狀的總苞,圓形花瓣5枚,一般花瓣會重疊,瓣上有細緻花紋與斑點,瓣緣鋸齒狀。花徑2~2.5㎝。花色白、粉紅、深紅、黑。開花期春季。

栽培:適合冷涼且全日照環境,在原產地與溫帶地區夏季播種,冬季休眠,隔年春夏之際開花。但在台灣夏季高溫植株容易罹病枯死,所以都是夏季在高冷地播種育苗,栽培至春季開花作為切花使用。介質略乾就澆水,買回來的盆栽已經開花,每週施用一次液體開花肥即可。花凋謝的莖及早剪掉,或許可以促進在生長比較小的花序開花。開花後建議植株可以廢棄。繁殖採用播種法,於夏秋季播種。

應用:主要作為切花使用,盆栽方式近年才有的。盆栽應該要種株高15~20㎝矮性品種才對,把株高40~60㎝的高莖切花用品種種在盆內,則需要立支柱支撐,且株高比例不好看。

以上是官樣文章,實際上哩?~~~


從海南島回來後隔兩天就到內湖花市與聯合花市逛,在內湖的和記園藝看到她,老闆娘很有興致考我是什麼花?我說十幾年前在濱江花市買花時就買過這個了,不是新東西。只是以前都當切花用,改為盆花還是頭一遭。問我名字突然忘記,當下只有「海石竹」這個名字浮現腦海,結果我錯了!海石竹 Dianthus japonicus 是和她很像,但花比較小且花瓣通長分開的種,兩者都是切花用途,一時腦袋打結說錯,真抱歉!不過老闆娘當時可得意的說,苗圃送來叫她「繡球石竹」,ㄟ~~味道有出來,但再多個名字並不妥當。

日本大約於大正時期(民國初年)從美國引進,所以誤稱為美國石竹,中文早期的園藝書也是樣寫的。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從美國變成美女,大概是發現錯誤才改的吧!種名 barbatus 是鬍鬚的意思,頭狀花序還沒開花時,真的很像扎人的大鬍子,所以中國植物志稱為鬚苞石竹,日本也有髭撫子的別稱。

這花在英國還滿受歡迎,原因是她「Sweet William 甜美威廉」這個英文名。2011429日威廉王子 Prince William, Duke of Cambridge 結婚時,新娘凱特·密道頓 Catherine Middletong 手拿的捧花就有純白的美女石竹,真有意思~~~


2012/04/18

海南植物紀行6~海南龍血樹

室內綠化的新星

就以這個當作海南植物紀行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因為她就是我這次海南行最想見到的植物,而且是在原生地看到神木級的樹,最讓我有不虛此行的感受

大概是去年花博期間開始吧!市面上突然出現許多5~6尺高,多分枝的龍血樹盆栽,單是爭艷館的綠化佈置就頻於出現。這龍血樹和之前偶爾可見的加拿列龍血樹 Dracaena draco 有明顯的不同。新種的枝幹較細且略為彎曲,可能是利用幼株就去心的方式造成分之枝樹型。葉片叢生於枝端,葉色深綠,葉基翠綠色。革質葉堅韌,放在室內欣賞可以維持較久的觀賞性。當時就查出是原產海南島至中南半島的海南龍血樹,這次海南行怎能錯過探訪的機會呢?

果然,海南四處可看海南龍血樹,大街小巷、室內戶外,從居家店面到公園綠地處處可見。到博鰲亞洲論壇成立會址外,看到兩株直徑約30㎝,高約3m的兩株就覺得很大了,沒想到在三亞大小洞天景區的海濱坡上,看到一株號稱本種最大的一株,地徑1.4m、高9m、冠幅105m2,主管單位還為她申請世界紀錄。龍血樹屬其中幾種,枝葉堅韌,植株抗病少蟲,可以活到上百年沒有問題。其中以加拿利龍血樹 Dracaena draco 索科特拉龍血樹 Dracaena cinnabari 為最,甚至有紀錄活超過上千年的植株,而被稱為千年木。

龍年在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頂峰「龍行天下」雕塑前,配上海南龍血樹,似乎暗喻這種優質的綠化植物,即將龍行天下。因為生長在海岸林,耐熱耐曬是她的天性,有時被比較高的喬木遮蔭,也能夠正常生長,因此具有些耐陰性。苗圃利用遮蔭的技術,養出葉片較柔軟且翠綠的品相,佈置於室內能充滿綠意。如果放任戶外生長,挺拔的深綠葉叢,則有剛毅堅強的精神。姿態可柔可剛,加上生長強健、緩慢(生長慢代表壞得也慢)的特性,相信海南龍血樹似乎不風行世界各地也難。


海南龍血樹

學名:Dracaena cambodiana

英名:Cambodian Dragon TreeHainan Dragon Tree

日名:ドラセナ・カンボジアーナ

別名:小花龍血樹

簡介:龍舌蘭科(天門冬科)龍血樹屬的常綠喬木或灌木,原產中南半島至海南島的森林與海岸林,種名 cambodiana 即柬埔寨產的意思。一般樹高3~4m,主幹直挺,天然分枝較少。樹皮灰褐色,幼枝有環狀葉痕。劍形葉聚生於枝端,長70㎝,寬1.5~3㎝,葉基抱莖。圓錐花序自葉腋伸出,白綠色花筒狀,花長約0.8㎝,開花期夏季,盆栽者難以開花。市面上作為盆栽的海南龍血樹,常將老葉剝除,以減少葉片量讓植株看起來較輕盈。



中國什麼都有山寨版,這個是中國當地的「吉尼斯(金氏)」記錄。

2012/04/17

海南植物紀行5~蒲瓜樹

樹上長西瓜?

我想,到過東南亞旅遊的愛花人,應該對這樹上長西瓜的奇樹不陌生。不過,這只是長得像西瓜而已,可千萬不要呼嚨小朋友說這就是西瓜哩~~~蒲瓜樹因為果實造型像瓜且質地很硬,所以有很多別名,包括葫蘆樹、砲彈樹、鐵西瓜、瓠瓜樹等,我覺得她更像保齡球,大家覺得哩?

這一屬原產中美洲,只有6個種,園藝上較常見分別是廣布墨西哥至巴西的蒲瓜樹 Crescentia cujete、產墨西哥南部至哥斯大黎加的十字蒲瓜樹 Crescentia alata 與特產波多黎各的波多黎各蒲瓜樹 Crescentia portoricensis。觀賞栽培以果實碩大的前兩種最多,最後一種果實像兩端尖的胡瓜,觀賞價值較低。(左圖是十字蒲瓜樹葉片)

蒲瓜樹果實不能吃,果肉有特殊的臭味,肉質白色,但暴露於空氣中會氧化變黑。她不只外型像瓠瓜,使用也和瓠瓜一樣,質硬的果殼用來製作水瓢或當作盛裝食物的容器,也可以製作沙槌 Maracas 這種樂器。種子有甘味可以食用,拉丁美洲的宏都拉斯與薩爾瓦多等國家會使用種子磨碎加在歐洽塔 Horchata 這種飲料中。


蒲瓜樹

她的種子傳播方法很有意思,因為果實沒有打開讓種子脫離果肉的話,種子會受到果肉內的發芽抑制物質影響而無法發芽。這讓物種傳播會發生問題。現今自然環境中,能打開蒲瓜樹果實只有馬與人,馬是歐洲人引進的,而前人除了利用果殼外,不會去打開果實。這讓研究人員對傳播機制感到興趣,後來考古研究發現,萬年前絕種,曾棲息於美洲的嵌齒象科的大型古生物,應該是傳播種子的媒介。有興趣可以閱讀「Seed Dispersal Anachronisms: Rethinking the Fruits Extinct Megafauna Ate」這篇論文,文中寫到原產於美洲的酪梨、蒲瓜樹、番荔枝等植物都是曾經仰大型動物傳播的果實。


十字蒲瓜樹

蒲瓜樹

學名:Crescentia cujete

英名:Calabash Tree

日名:ヒョウタンノキ(瓢箪の木)、フクベノキ(瓢の木)

別名:鐵西瓜、葫蘆樹

簡介:紫葳科蒲瓜樹屬常綠喬木,原產墨西哥至巴西熱帶地區。樹高可超過15m,主幹直,側枝長伸,較少分枝。2~5枚叢生倒披針形葉,葉長10~16㎝,寬4~6㎝。花綠色鐘型,末端彎曲,裂片5枚,白天開花有蘋果香味。綠色果實圓球形,直徑最大可達40㎝,一般約20㎝左右,重量410㎏,果肉海綿質,接觸空氣後氧化變黑。熱帶地區全年開花結果。

.

十字蒲瓜樹

學名:Crescentia alata

英名:Mexican CalabashWinged Calabash

日名:クレスケンティア・アラータ

別名:十字架樹

簡介:紫葳科蒲瓜樹屬常綠喬木,原產中美洲墨西哥南部至哥斯大黎加。樹高可超過6公尺,主幹植,側枝細長,自然分枝少。葉簇生於小枝上,三出複葉,小葉倒披針形或匙形,葉柄有闊翅,整體形如十字架而得名。幹生花褐色鐘型,末端彎曲,裂片5枚,夜間開花有腐肉氣味,吸引蝙蝠前來訪花授粉。綠色果實圓球形,直徑約7~10㎝,果肉海綿質,接觸空氣後氧化變黑。熱帶地區全年開花結果。


2012/04/16

海南植物紀行4~山橙

果汁機刀片

海南行有一天的行程在三亞,安排到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走走。在公園最高處的「滄海樓」上,可以展望整個亞龍灣,不過我有沒有「滄海一聲笑」那種豪情,只會關注路邊小花小草。所以登上頂樓展望一下,拍幾張照片交代帶此一遊,就匆匆下樓往步道旁的樹叢裡鑽了。

其實在乘電動車登山的路上,眼睛就一直盯著路邊花草不放,只是車速實在太快,難以看清楚花的寄細節,只知道有個開白花的樹藤還滿漂亮的。這就是標的,所以有機會步行就開始找她。結果運氣真不錯,滄海樓下面路邊就有一棵正在盛開中。柔軟的枝條雖然長得高,但很容易就可以用手攀下來,好來一看究竟。好有趣的花朵啊~~~白色的花瓣就電風扇的風葉,側面看更妙,花瓣末端是反折上翹的,更像是果汁機的刀片,真是好好玩的花,而且拍照的時候芳香無比,她不僅花朵好看,還是個香花,深深覺得這是個值得開發為園藝植物的野花。

這種花形一看就知到是夾竹桃科的植物,用笨方法在夾竹桃科原產中國的屬一個個找,還好不太費力就找到她的名字—「山橙」。因為果實很像黃熟的橙子一樣而得名,果實對人有毒不能吃,但猴子卻不怕,怪怪~~。種名 suaveolens 源自於拉丁文 suave,是芳香的意思。夏季開花,葉片光滑潔淨,花朵白皙且造型特殊,又有怡人芳香,像橙子的果實也可觀賞,集這麼多優點於一身的植物,不知道當地有沒有人拿她種來欣賞?


山橙

學名:Melodinus suaveolens

英名:Mountain OrangeFragrant Melodinus

日名:?

簡介:夾竹桃科山橙屬的常綠藤本,原產廣東、廣西、海南,攀附生長於林緣喬木或石壁上。蔓藤可以長達10m,植株具有乳汁。除花序柄有鏽色細毛外,全株無毛。對生橢圓形革質葉,葉長5~10㎝,寬2~5㎝,主脈明顯,葉緣略呈波浪狀。聚繖花序自枝端與近枝端的葉腋生出,花萼圓形有毛,花白色,花冠5裂,裂片一側邊緣擴大且上翹呈鐮刀形,末端有雙齒。副花冠筒狀有5裂,中間黃色。花有芳香,花徑約2~2.5㎝,開花期春至秋季。果實為球形漿果,直徑5~8㎝,果熟時橙黃色或橙紅色,結果期夏至冬季。

.


2012/04/15

海南植物紀行3~火焰蘆莉

烈焰紅花

一夥人到「興隆熱帶植物公園」門口等著買票入場時,我就發現種在樹穴花台中的火焰蘆莉。早在書中見過,親眼看還是頭一遭。火紅的苞片排列,就像她的堂兄弟姊妹中的黃蝦花、紅蝦花一樣,對植物稍有概念的愛花人,都可以猜出她是爵床科的植物,只是同是蘆莉屬,她長得和我介紹過的大花蘆莉紅花蘆莉蔓性蘆莉矮性翠蘆莉燈籠蘆莉實在差太多,物種的演化有太多讓人匪夷所思的奧妙,看著看著我又好想要種了~~~

火焰蘆莉在薛老師的書中有介紹,台灣應該已經引進,只是台北的花市還沒看到過。我在「興隆熱帶植物公園」裡有看到種在樹蔭下與陽光下兩種環境的樣子。樹蔭下植株較高,苞片顏色較紅。陽光下植株低矮,苞片顏色較橘紅。所以種在陽台環境或院子的樹蔭下應該很適合,很期待可以在台灣再度與她相遇,這樣我蘆莉屬的收藏品又可以多一種了!


火焰蘆莉

學名:Ruellia colorataRuellia chartacea

英名:Lobster ClawColorama

日名:ルエリア・コロラタ

別名:雙色蘆莉

簡介:爵床科蘆莉屬的常綠半灌木或多年生草本,原產南美洲哥倫比亞、秘魯、厄瓜多爾等地的熱帶雨林。莖枝直立,株高可達1.5m。對生橢圓形葉,長15~18㎝、寬6~8㎝,葉面深綠且光亮,近枝端的葉片,開花時會逐漸轉變成橘紅色的苞片。穗狀花序自莖端開出,有紅色覆瓦狀排列的卵形苞片,橘色喇趴形花花冠歪斜,花冠5裂,裂片會捲曲。花長5~6㎝,花徑約3㎝,蕊伸出花冠外。暖季開花,於熱帶地區可終年開花。


2012/04/14

海南植物紀行2~海桑

粉撲花長陀螺果

海南行第二天住三亞市,飯店仳鄰三亞河,有個巴里島風的庭院。我出國向來是日出而作,日沒而息。只要天亮可以拍照,就會出門四處溜溜拍拍。所以這座種滿植物的庭園,當然是一清早就來逛。可惜植物很普通,仙丹花、朱槿、緬梔以及各種棕櫚科植物,實在提不起我按下快門的興趣。無聊就往河邊走,想看看風景。結果越靠近,死水的味道就越濃,到岸邊一看,果然河邊的淤泥都是黑的,失望之餘,忽然看到眼前一株野樹上有白色的花。再仔細觀察,美麗的花朵好像玉蕊科棋盤腳屬的花,但又有點不像。而且對生的葉子,與玉蕊科完全不同。都是蕊的花就像常見的粉撲形花,像極了夜空的煙火。拍照的時候正好有野蜂來採花粉,讓我拍下自己覺得還不錯的照片。

一邊拍眼睛一邊搜索還有沒有新發現,哈哈~~果然Bingo!另一株有果實,這不是我十幾年前,不知在馬來西亞還是印尼一處菜市場中,所拍到的可愛果實嗎?當時我還用鉛筆素描的方式把她畫下來。果實加上萼片有點像附斗笠形燈罩的吊燈,也像釘了長釘的木陀螺,那造型讓人一見難忘。

這是海桑,屬於是紅樹林植物,長在河口與海岸,地下有與水面平行的根藉以固定植株,在這些根上再長出與水面垂直並伸出水面的呼吸根,藉以呼吸空氣。海桑屬有6種以上,廣布非洲東部往東延伸至澳洲東北部的熱帶氣候區,分佈非常廣。

我前長官—台灣大學園藝系康有德教授所著的「水果世界」一書,就有介紹她。沒錯!她是可以食用的植物。看起來硬硬的果實,其實裡面像軟熟茄子的感覺,種名 caseolaris 是拉丁文小乳酪的意思,她未熟果實可以食用,風味像乳酪帶點酸味,勉勉強強算是水果。在東南亞的傳統市場偶爾可見,因為果實很容易碰傷,所以沿海地區比較容易見到。資料寫嫩葉也可以吃,而氣生根用水煮過後像木栓,可以用來用來替代軟木塞或漁業使用的小部件,所以英文也俗稱為 Cork Tree


海桑

學名:Sonneratia caseolaris

英名:Red-flowered Apple MangroveMangrove AppleCrabapple MangroveCork Tree

日名:ナンヨウマヤプシキ(南洋猫尻尾)

簡介:海桑科常綠喬木,廣布非洲東部至澳洲東北部的海岸及河口,是紅樹林組成植物之一。株高可達6m,全株光滑無毛。小枝有隆起的節,因為較纖細常呈下垂狀。對生倒卵形或橢圓形革質葉片,長4~7㎝,寬2~4㎝。花開於枝端,綠色萼片淺杯狀,有6個裂片,在結果期裂片平展呈碟形。紅色花瓣條狀,很不明顯。雄蕊多數,花絲上半部白色,基部紅色,長3㎝,雌蕊較雄蕊長,花徑約6㎝,夜晚開花,天明後雄蕊逐漸脫落。開花期冬、春季。綠色果實扁圓形,有宿存的花柱基部,果熟期春夏季。


2012/04/13

海南植物紀行1~大花紫玉盤

紅色海星

4天(實際上算3天)的海南行,熱斃了!其實氣溫也才30℃多,但陽光毫不遮掩的曬在身上,體感溫度感覺又高上幾度,似乎比在台北還熱上一點。兩天海邊的活動,讓我又曬黑了不少,感覺今年夏天似乎就這樣開始了~~~

探訪目標植物中的龍血樹看到不少,其他栽培的植物基本和台灣一樣,很少有新鮮的,所以野生植物是我的重點,老是眼睛往荒山野地裡瞄,幸好運氣不錯,有發現好玩的花。照慣例,介紹幾個我感興趣的植物給大家欣賞。

首先來個最奇怪的花,這在第二天的行程的「興隆熱帶植物公園」中坐著遊園電動車就瞄到幾眼,我和同事說這是讓我有跳車衝動的花之一。幸好昨天到「海口火山口地質公園」在登山步道旁就看到兩株,而且開花位置很低,可以讓我仔細欣賞紀錄這個奇花。這是番荔枝科紫玉盤屬的植物,有著6枚紅色海星狀的花瓣,花徑應該有8㎝左右,花心緊密的黃色雄蕊中有一團蜜,花形、花色都很奇怪,觀賞性還不錯。

這花我完全陌生,拍照當時旁邊正好有位掃地的清潔工妹妹,看我拍得很高興,主動告訴我名字,因為口音很重,聽不懂是「野香薑花」「、野香蕉花」還是「野山椒花」,讓我反覆問幾次讓她有點小生氣。聞了一下沒有薑味也沒有香蕉味,回來用這兩個關鍵字查果不其然沒有結果,後來是用科別去推測才找到資料。原來她說的應該是「野香蕉花」,這是這一屬中幾個種的地方土名,因為這樣的花居然會結出很像香蕉的果實,照片請看這裡。而中國植物志與海南植物志寫的中文名是「山椒子」,這我就無法理解了。

紫玉盤屬大約有150種,主要分佈亞洲熱帶地區,中國有10種左右,以這個種的花最大,觀賞價值最高。屬內小花紫玉盤 Uvaria rufa的果實比較大可以當水果食用,在泰國等地有生產栽培。


大花紫玉盤

學名:Uvaria grandiflora

英名:Large-flowered Uvaria

日名:ウバリア・グランディフローラ

簡介:番荔枝科的常綠木質藤本,原產中國兩廣、海南及東南亞各國。全株有星狀毛,枝葉觸摸有絨狀質感。互生長圓形或倒卵形葉,先端急尖,葉最長可達30㎝,寬約10㎝。花與葉對生,花梗短,花瓣深紅至紫紅,花瓣6枚分成兩輪,花徑可達9㎝。雄蕊多數,花藥瓦狀密排,中間分泌蜜,提供螞蟻取食而為其傳播花粉。黃色果實長圓柱形,型態像香蕉。開花期春至秋季,結果期夏至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