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搜尋本網站

2007/04/18

檳城/蘭卡威植物記~2

檳城談檳榔

檳城,古稱檳榔嶼。馬來語中檳城稱為檳榔嶼(Pulau Pinang),這是因為早期島上遍植檳榔樹而得此名。中文「檳榔」這個字詞,本就源自馬來語(一說印尼語)。不過現在島上樹木種植的主要是印度紫檀、雨豆樹、木麻黃、盾柱木、榕樹與數種紫薇屬的喬木以及各種觀賞椰子類植物,檳榔反而不多見。

在檳城期間,隨團到康華利堡(Fort Cornwallis)參觀,意外的在堡內的一座木搭草棚中,發現一組示範用的檳榔工具。真是令人喜出望外的發現,馬上令我聯想到幾年前整理的檳榔文獻中,宋朝周去非《嶺外代答》一書中所描述的片段:「……其法,斮而瓜分之,水調蜆灰一銖許於蔞葉上,裹檳榔咀嚼,先吐赤水一口,而後噉其餘汁。少焉,面臉潮紅,故詩人有「醉檳榔」之句。無蜆灰處只用石灰;無蔞葉處只用蔞藤。廣州又加丁香、桂花、三賴子諸香藥,謂之香藥檳榔……常以奩自隨,製如銀鋌,中分為三,一以盛蔞,一盛蜆灰,一則檳榔。……」

八百年前的忠實紀錄與眼前所看的沒有兩樣,錫製的小盒中裝著新鮮蔞葉、乾燥的丁香、去澀的白灰以及不知名的香料,所不同的是照片中的檳榔是熟檳榔的種子切片,這種吃法不見於台灣,但是古代中國南方各省與東南亞諸國都有這種吃法。草棚還掛著一串老熟的檳榔,旁邊一株檳榔的果實比台灣的「青仔」還大上好幾倍,同行的人說這檳榔這麼老怎麼吃?即便吃怎麼咬得動?其實不同地方吃法不同,各有特色。像台灣吃檳榔幼嫩果就發展出雙子星、青仔、雙剖等花樣,而包葉則是有上千年歷史的傳統吃法。

寫著寫著老婆湊過來看,你不吃檳榔跟人家屁談什麼檳榔!

喂~~!好歹我也吃過一粒(實在還不太能領略它的神奇功效@.@),而且檳榔也是植物,當然也是我求知的範圍,查找電腦中塵封已久的檔案,果然5年前建的檳榔文獻資料還在,現在回味一下,古人似乎對檳榔有較多好感與重視,不像現在食檳榔多被認為是粗鄙的行為。台灣檳榔文化有很多學者專家研究就不再贅述,今天找到一篇菲律賓的檳榔文化網頁 Betel Chewing in Philippines,非常有深度,而且從網頁最下面那些製作精美的食檳榔器具,就可以探究吃檳榔是多麼高尚的嗜好。

 

-

下面是宋朝周去非《嶺外代答.食用門.食檳榔》的全文,有興趣的看看吧!



自福建下四川與廣東西路,皆食檳榔者。客至不設茶,惟以檳榔為禮。其法,斮而瓜分之,水調蜆灰一銖許於蔞葉上,裹檳榔咀嚼,先吐赤水一口,而後噉其餘汁。少焉,面臉潮紅,故詩人有「醉檳榔」之句。無蜆灰處只用石灰;無蔞葉處只用蔞藤。廣州又加丁香、桂花、三賴子諸香藥,謂之香藥檳榔。唯廣州為甚,不以貧賤、長幼、男女,自朝至暮,寧不食飯,唯嗜檳榔。富者以銀為盤置之,貧者以錫為之。晝則就盤更噉,夜則置盤枕旁,覺即噉之。中下細民,一日費檳榔錢百餘。有嘲廣人曰:「路上行人口似羊。」言以蔞葉雜咀,終日噍飼也,曲盡噉檳榔之狀矣。每逢人則黑齒朱唇;數人聚會,則朱殷遍地,實可厭惡。客次士夫,常以奩自隨,製如銀鋌,中分為三,一以盛蔞,一盛蜆灰,一則檳榔。交阯使者亦食之。詢之於人:「何為酷嗜如此?」答曰:「辟瘴、下氣、消食。食久,頃刻不可無之,無則口舌無味,氣乃穢濁。」嘗與一醫論其故,曰:「檳榔能降氣,亦能耗氣。肺為氣府,居膈上,為華蓋以掩腹中之穢。久食檳榔,則肺縮不能掩,故穢氣升聞於輔頰之間,常欲噉檳榔以降氣。實無益於瘴,彼病瘴紛然,非不食檳榔也。」

5 則留言:

  1. 哈哈!老師,我回來啦!荷蘭的庫肯霍夫鬱金香公園真是.....讚啊!我的眼睛花了,手也得了相機手啦!沒去過是不會瞭解的,看圖片沒有真實感,親身蒞臨後,哎呀!反正光在那裡就殺掉了2G SD卡,整整走了8個小時,完全沒時間吃飯,但是很值得....

    回覆刪除
  2. 親臨現場才能體會那種的攝人心神的感覺
    還好我也去過,否則不就在這搥心肝了!哈哈~~

    回覆刪除
  3. 從aNobii那逛到您這
    非常豐富的植物網站啊
    另,貴樣為板橋社大老師?
    我的同學在那工作呢!

    回覆刪除
  4. 説到檳榔
    有回去台東都蘭,承當地原住民朋友贈檳榔一顆.(事實上是去索討)
    吃起來清甜有味,還比較像椰子汁!

    回覆刪除
  5. 是啊!我在板橋社大有開課,每星期二晚上,可以和你同學說一聲。檳榔啊!我吃了那粒之後有臉紅的感覺,蘇東坡說〔醉檳榔〕哩,的確有道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