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自然資源的崖薑蕨
這星期我們單位辦一個夏令營的活動,帶一批老、小朋友到新店碧潭留公圳源頭,以及坪林的虎寮潭、漁光國小和茶葉博物館走走,進行水圳溯源與生態、茶香的探索之旅。
在虎寮潭的溪畔樹上,有好幾叢崖薑蕨Pseudodrynaria coronans ,長得很完整、漂亮。尤其是漁光國小內的幾株,看到他時正好陽光從樹葉間隙灑落,照在形狀奇特的葉片上,好像在為這生態上得小小奇觀打上聚光燈。
他是一種原生於華南、東南亞以及台灣的附生蕨類,因為粗大的根莖形似薑,而且多生長於崖壁與樹上而得名。生態棲位與山蘇花相近,但是所採的生長策略卻不相同。山蘇花放射狀開展的葉片就像倒放的雨傘,可以承接雨水、落葉、灰塵等物質,用葉片導流匯集於植株基部,供植物生長使用。崖薑蕨則是貼著樹生長,利用葉片基部特化成寬大的心臟型,可以用來承裝濾出順著岩壁、樹身流下來的東西,就像濾紙或篩子一樣。就這樣,崖薑蕨長得欣欣向榮,也可以長得很大,在全島各山區林溪澗的樹上很容易看到。
原發表時間:2006/7/13 下午 05: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