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搜尋本網站

2008/06/30

對付蚊子應該還有更好的對策

捕蚊的樹?

夏天到,蚊子的高峰期開始,防蚊新品、殺蟲新招在媒體上大量曝光。學生與記者也開始問:「種什麼植物可以防蚊」的老問題。

嘿嘿~~沒有!沒有植物種在院子、陽台就能防蚊。

即便是花市高掛招牌的「防蚊樹」、「防蚊草」,只有種是沒有效果的。因為讓蚊子忌避的物質是在植物體的,沒有適當的方法將這些成份取出來的話,如何能夠防蚊呢?連可以製作防蚊膏的香茅與防蚊油的樟樹,她們的周圍就沒有蚊子嗎?實際上只要環境溼度、溫度適合以及週圍有水域的話,蚊子還是有的。所以花園防蚊應該從整理環境做起,整理空花盆、修剪過密的枝葉、清潔水溝、保護蜘蛛(以及其他蚊子天敵)並且在水池、水缽放會吃孑孓的蓋斑鬥魚或大肚魚都可以有效減少蚊子的數量。

會扯到蚊子,是我在上週買了一小盆「捕蚊樹」。這植物上市已好幾年!但總是驚鴻一瞥,不及買來好好研究就消失了。現在到手,就可以好好觀察她一下。經過幾天下來,我覺得應該要改名為「黏蟲樹」比較洽當一點。生產者在促銷她時又犯了灌水(謎之音:那不就是公平會說的「誇大不實」嗎?)的毛病。這種小樹苗的嫩莖與葉柄的表面,會分泌黏液,讓停歇在這些位置上的小蟲黏住。看我拍的照片,的確有黏蟲的本領。查了老半天,好不容易在美國的網頁的討論版有看到幾位網友在討論。整合一下討論的結果,捕蚊樹的確會黏蟲,在熱帶美洲生長的植株,甚至連小蜥蜴都會被黏住,可見黏蟲效果一流。可是黏了之後會吸收嗎?根據討論是不會(愛花人注意:這點並沒有經過科學分析,無法確認是否能分解後被植物吸收使用),會產生黏液的作用據推測是要預防蟲害,尤其是肆虐於南美洲的多種蟻害。

這讓我想到,許多常見的植物也都有這項本領。常見的有矮牽牛、蕃茄、藍金魚草,較少見的有捕蟲瞿麥…等。當些植物平常摸她們的葉片,就會發現手上會有黏黏的感覺。尤其在高溫與乾燥的時候,這些植物表面分泌的黏液會更黏,一些想吃植物而靠近的小小蟲如粉蝨、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等,就會一命嗚呼在上面,達到預防蟲害的效果。捕蚊樹也是這種防禦機制,至於業者所說,該植物會分泌某種物質,以吸引蚊子來停歇,藉以捕捉蚊子消化吸收成為養分。如果會這樣,那全世界「食蟲植物」的名單上就要增加一位新成員了。可惜捕蚊樹並不在名單內,因為要成為「食蟲植物」必須符合幾項點。

˙演化出捕蟲的器官:植物體具有捕蟲構造,如瓶子草、豬籠草的捕蟲囊,毛氈苔、捕蟲堇的黏氈葉。捕蚊樹沒有這些特殊的構造。

˙具有捕獲能力:這捕蚊樹有,我在下雨後去摸,還是具有黏性的。

˙具有消化分解能力:食蟲植物能分泌蛋白脢以分解捕獲昆蟲的蛋白質,這點捕蚊樹應該不具備,但需要更多資料佐證。

˙具有吸收的能力:這點也還需要查證。不過依照常識判斷,食蟲植物會演化呈需要捕蟲,都是因為植物因生長在土壤貧脊或酸性的環境,根系無法從土壤中取得足夠的氮、磷等供生長所需的重要元素,因此演化出捕蟲組織及行為,藉以捕捉昆蟲等小生物,加以消化吸收擷取其中的氮。捕蚊樹原產南美洲巴西,是一種優勢的速生樹種。應該不需要藉由捕蟲獲得的微量養分,以供應龐大高聳的樹體使用吧!

.


捕蚊樹

學名:Schizolobium parahyba

英名:Brazilian Fern TreeTower TreeBrazilian firetreeYellow Jacaranda

日名:タワーツリー、スキゾロビウム

別名:巴西蕨樹、塔樹、巴西鳳凰樹、黃花楹

簡介:原產巴西熱帶地區,為蘇木科裂瓣蘇木屬的落葉喬木,是組成巴西熱帶雨林的樹種之一。植株直聳少分枝,高度可達40m,樹幹通直,嫩枝綠色,樹皮灰綠色。葉片為二回羽狀複葉,小葉橢圓形,葉片多叢生於莖端。花序為總狀花序,花朵黃色。在原產地本樹為重要經濟樹種,木材可作箱版及加工用。台灣市面上販售者,均為播種的三吋盆幼苗。栽培需放置於光線充足處,待介質表面乾燥後就澆水。本樹是生長迅速的高大樹木,建議勿直接種植於地上,以免未來成長過高成為維管上的困擾。


5 則留言:

  1. 2個月前在陽台種了一整排的矮牽牛,每次幫它們摘除殘花接觸到葉片或莖部時,總覺得黏黏的,原來那是為了預防蟲害呀!

    回覆刪除
  2. 是啊!那個黏黏的感覺有點小小的煩,對整理花不帶手套的我來說,弄完手會很髒。

    回覆刪除
  3. 她的身上黏了那麼多的小蟲不就變醜了
    綠色枝幹變成黑色? 怎麼把它清乾淨啊?
    會不會也黏一堆灰塵,棉絮啊?

    回覆刪除
  4. 噢.. 圖片不見了.. 好多舊文章也如是啊. 請補回呢 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好意思,因為時間不允許
      失聯圖片現階段無法補回,請見諒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