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搜尋本網站

2010/08/31

九重葛品種圖鑑~4

花葉皆可賞的斑葉九重葛

上篇介紹了 Ice 冰系列的斑葉九重葛,是美國BGI公司培育販售的品系。除此之外,還有美國 Hines Horticulture 公司育出的 Bambino 孩系列(叫小男孩,怎麼花都取女生的名字哩?),這是一系列斑葉且植株較小的品種群,葉片生長較稀疏、苞片也不大。但是色彩鮮艷的苞片配上各色斑紋的葉片。植株小也有小的精緻美麗。對於栽培空間窄小的都市愛花人來說,這也是個優點呢!(下圖是三個斑葉品種嫁接的盆栽,錦上添花~一次給她花個夠 ^ ^


Bambino Baby Sophia 蘇菲亞

苞片深橘紅色,質感較厚且略帶光澤。波浪狀灰綠色葉片,葉緣有乳黃色不規則鑲邊斑紋。

Bambino Baby Victoria 維多利亞

苞片深紫色,質感較厚且略帶光澤。波浪狀灰綠色葉片,葉緣有乳黃色不規則鑲邊斑紋。

Bambino Baby Alyssa 艾莉莎

苞片白色,開花較緻密。波浪狀淺綠色葉片,葉緣有白色不規則鑲邊斑紋。

Mrs Eva Mauve Variegata 斑葉紫伊芙夫人

苞片淺紫色,但常有白色的變異苞片出現。波浪狀葉片淺綠色,葉緣有白色不規則鑲邊斑紋。

黃金九重葛

苞片淺紫色。葉片黃綠色,新葉金黃色,若無開花時,遠看很像黃金露花。很適合修剪整形作為綠雕或綠籬。


2010/08/30

九重葛品種圖鑑~3

錯綜複雜的品種群

九重葛原產南美洲熱帶地區,原生種約有14種,其中有3種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被引種栽培。園藝栽培的九重葛,皆是這三個種的雜交種及產生的變種,目前全球栽培品種超過300種。九重葛首次被發現是1768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由法國博物學家菲利柏特·肯默生Philibert Commerçon (1727 – 1773)採集,菲利柏特使用他的好友兼探險隊船長—法國探險家海軍上將路易安東尼布干維爾 Louis Antoine de Bougainville (1729 – 1811)的名字為這個植物命名為 Bougainvillea

3種主要的九重葛原種分別為

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九重葛(毛九重葛)

常綠藤本。枝上有彎刺,嫩莖及葉片有褐色短毛。較大的卵圓形薄革質葉片互生,樹皮灰白色像軟木皮。分枝密且短,使株形較緻密。卵圓形的苞片彎曲,玫瑰紅、紅色或紫色。花乳白色,花筒纖細,萼筒有毛。開花有季節性。

 

Bougainvillea glabra 光葉九重葛(亮葉九重葛)

常綠藤本。枝上刺較短且細,末端彎曲。嫩莖、葉光滑無毛。紙質葉橢圓形,最寬的地方在中央。分枝較稀疏,株形較四散生長。苞片顏色層次較豐富,從白色的深紫色。花乳白色,花冠比例較大。花通常開於枝端,每年可開數次花。台灣栽培普遍的老品種 豔紫九重葛 Sanderiana,就是源於此種。

 

Bougainvillea peruviana 秘魯九重葛

常綠藤本。枝上刺較細,初期刺直,成熟後彎曲。葉片薄,卵形或寬卵形,葉片基部較寬。分枝長且開張,株形較鬆散。樹皮綠色。較小且圓形的苞片,苞片扭曲或有皺摺,明亮或較深的洋紅色。花通常分散於枝上。在旺盛的生長之後,受到季節性的乾旱刺激而開花。

 

這三種九重葛天然雜交或人為雜交後產生許多品種,主要的雜交關係如下

Bougainvillea × buttiana (glabra × peruviana) 豔紅九重葛

園藝上稱為Buttiana Group,上篇介紹的 California GoldBridal Pink 以及這品系的始祖品種 Mrs.Butt 都是這個系統的。目前以這個雜交系統的品種花色最多,品種最豐富。

 

Bougainvillea × spectoperuviana (spectabilis × peruviana)

園藝上稱為 Spectoperuviana Group,上篇介紹的雙色花Mary Palmer就是這個系統的品種(少數網頁歸為Spectoglabra Group)。

 

Bougainvillea × spectoglabra (spectabilis × glabra) 毛光九重葛

園藝上稱為 Spectoglabra Group,葉子較小且深綠,台灣可見的品種不明。


        九重葛因為引種時間久,早期栽培並未注意品種名,常造成辨識上的困難。加上各國育種興盛,國際間品種交流頻繁,使品種名稱更加混淆。雖知搞清楚品種名是件「做辛酸」的工作,但總是得有個開始,至少我圖片庫中的要有名有姓。不願以大粉紅、中桃紅、小花白、雙色斑葉……這樣籠統的稱呼,
是自我期許的目標。當然,錯誤一定會有的,尚無頭緒的還一堆,但至少是個開始。接下來是市場另外幾個常見的品種介紹:


這是豔紫九重葛 Sanderiana 的斑葉品種


Pink Pixie 粉精靈

こなつ(小夏)

外觀非常特殊的品種,分枝少、節間非常密。花序緊密著生於枝端及葉腋,看起來像火炬。原本的品種枝條長,就稱為 Torch Glow。這是 Torch Glow 的矮性品種。因為植株低矮特性,作為盆栽、綠籬或是盆景都非常適合,日本還開發出淺橘、粉紅、斑葉的品種,為九重葛增添一種全新的型態。

Papillon 蝴蝶

パピヨン、あけぼの(曙)

去年才首次在花市拍到的新品種,雙色的苞片與一般九重葛單色的苞片有很大的差別。在白色的苞片上有不規則的粉紅色斑紋,有時候在苞片的中肋處,有時候像乳牛斑。斑紋的色彩亦有深淺不同的變化。這是一種適合仔細玩味的品種。

Sanderiana豔紫

サンデリアナ
栽培很普遍的舊品種,許多人家屋頂、圍牆覆蓋的就是這一種。她的枝葉非常細密,葉片光潔。適應性強、生長強壯,很耐修剪,因此也很適合剪整形甚至修剪為動物、花瓶等綠雕造型。紫紅色苞片較小,一般冬季時較容易盛開,尤其遭逢乾旱刺激時開花更旺盛。

Orange Ice 橘子冰

オレンジアイス
應該是某家公司或是苗圃,將一些斑葉的九重葛品種概以「冰」來形容斑葉,因此這個橘色花的品種便稱為橘子冰。我這張照片是在卓蘭某戶人家拍到的,當時這株盛開的九重葛幾乎蓋滿那戶人家的屋頂,遠看就像著火一般。祝福那戶人家運勢也能像這九重葛般的興旺。

Raspberry Ice 紅莓冰

ラズベリーアイス
深紫紅色的苞片就像淋在冰上的紅莓汁,夏天嚐一口應該是又酸又甜的透心涼。這品種不僅苞片紫紅,連新葉的色斑都會變紫紅才是奇妙之處。


2010/08/27

九重葛品種圖鑑~2

無心栽花花滿開

種九重葛有時候可能會讓人滿嘔的,因為自己辛勤栽培的不怎麼開,街坊鄰居丟在屋頂、放陽台的卻開得一塌糊塗,怎麼會這樣哩?此時不必無語問蒼天,請問你的九重葛吧,我對妳這麼好妳怎麼還不開?如果九重葛有知的話,大概會回妳:「吃飽飽、喝漲漲的為什麼要開花?而且主人妳嫌我枝條亂糟糟,老是幫我剪枝,請問我的花要開在那裡?」

這就是了,九重葛的開花習性我們必須要參透一下。做錯了當然晚開、開得少、甚至不開。做對了,365天幾乎天天都有花,尤其冬季更會開到叫不敢(台語)。

一、栽培九重葛必須要陽光充足,盡量給她曝曬的環境。我觀察,臺北市公寓種植的九重葛以南面、西面陽台的開得最旺。美國的資料研究九重葛必須接受4000 呎燭光=43040 lux(勒克斯)的光照強度,晴天無雲的光照強度大約100000 lux,晴天雲影下大約20000 lux,樹蔭下只有6000 lux。她有多需要光可得而知。下面照片中是我的九重葛,放在屋頂的西晒角落,幾乎天天開花呢!

二、如果栽培的地點已經是陽光充足的環境卻仍開花不良,可能是給我充足的水養分,致使植株的營養生長過旺而抑制的生殖生長(開花)。此時肥料可以暫緩再放,並採行節水(限水)的方式刺激開花。作法是帶介質乾且葉片略有萎軟現象時才澆水。進行過程中隨時觀察葉腋處是否有花芽伸出,如果有就要回復一般的澆水頻率,給予充足水分讓花芽生長。要注意,節水是刺激花芽分化,已經達到這麼目標就要正常澆水,以免花芽乾掉。

三、如果看過比較野放的九重葛,就會驚訝發現怎麼四散的枝條整枝開滿花?這就是另一項九重葛開花的特性—「下垂枝」開花。九重葛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蔓藤植物,與一般具有纏繞莖或卷鬚,以纏繞攀附於支持物上的蔓藤植物不同,她有的只是會伸很長然後掛在其他東西上面的長枝。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下垂枝非常容易開花。所以過度修剪這些枝條,反而讓她無處可開花。建議不嫌亂的話,就任其長長後自然下垂。如果嫌亂,可以將長枝拉彎下來固定。或是枝條剛長就剪,強迫她分枝使養分散就不會衝出來了。

四、日照長度對於老品種的開花有刺激作用,尤其是葉片小且亮的紫花品種。這個種因為引進早且分枝性強、生長旺,常常作為綠籬或花架使用。這是個冬季開花的品種,感應到的是入秋後日照時間變短而開花。所以夏天別種九重葛盛開時她苞也無一個算是正常的。

五、利用含磷較高的肥料(開花肥)可以刺激開花,不過我的九重葛只是給予充足陽光與節水就可以開得令人驚艷。所以我覺得給予一般的長效肥即可,不一定要給高磷的肥料,除非妳之前給的是含氮較高的肥料(葉子肥),讓枝葉有生長過旺的現象,可以利用高磷的液體肥料噴灑澆灌,產生開花的刺激。

好了~~下面繼續介紹較常見的九重葛品種,請慢慢欣賞


California Gold 加州黃金

カリフォルニア・ゴールド
黃色的九重葛品種不少,就屬這一個最金黃耀眼。花徑屬於小輪,但整個花序開起來有一小團一小團的感覺。

California White 加州白

カリフォルニア・ホワイト
開花性非常好的小輪白花品種,盛開時幾乎不見葉,只見滿樹的白雪。有些資料也稱為
Jamaica White 牙買加白。

Morning Glory 晨光榮耀

モーニンググローリー
要說花也菜市場名的話,
Morning Glory 就是一個,Wiki 百科說使用這個名字的花有一千多種,比雅婷、冠宇還厲害。這是一個淺金黃色的品種,花色比加州黃金溫婉許多,我個人非常喜歡。

Bridal Pink 新娘粉

ブライダル・ピンク
就像新娘粉妝一樣美麗的花色,讓她成為栽培非常普遍的品種,各花市都可以買到她。日照充足花色較粉,反之則會很淡。要注意的是她太乾燥時比較容易掉花,所以開花階段這注意澆水,不要讓介質乾透。

Mary Palmer 瑪莉帕瑪、鴛鴦、雙色

メリーパーマー
壓軸的來了~我幾年前在要買九重葛時,就想一定要買最讚的品種。什麼是最讚的呢?應該要很會開、花很大、花色特殊,最好不開花時葉子也能很漂亮,所以嘍~~非她莫屬。這是一個非常知名品種,原因就是花色的變異。很多人都認為一株開雙色花是嫁接造成的。但這個品種是天生雙色的,粉紫與白色的花互相輝映,有時候還會看到一朵花的三枚苞片也是紅白相間的。錦上添花的是葉片上有亮黃色的鮮明斑紋,比一般九重葛多了一個可以欣賞的地方。


2010/08/26

九重葛品種圖鑑~1

騰枝飛花九重天

看到夏季四處飛竄的九重葛枝條上,開滿各色鮮艷的花朵,便不得不讚嘆當初日本人所取的名字—「九重葛」。四射的枝條向天際伸展,成串的花朵為藍天綠地與灰牆增添色彩。比起寶巾花、葉子花、三角梅、簕杜鹃等別名,九重葛是台灣對她最普遍的稱呼,既優美又貼切。

九重葛原產南美洲,適合亞熱帶與熱帶氣候。生長極為強健,病蟲害少且開花性好,有許多品種可以全年開花。枝條有韌性且修剪後萌芽力強,常作為綠籬、花架、盆栽甚至修剪成各種造型的綠雕(Topiary)。台灣從南到北四處都有種植,甚至一間公寓、一幢大樓,總會見到九重葛的枝條在陽台上搖曳。我這幾天整理一下我九重葛的圖片,發現大概拍了30幾個品種,這個數量並不算多(比起玫瑰、茶花、菊花……),所以便興起查名字的念頭。依據這一期的「趣味園藝(趣味の園芸)」的九重葛圖鑑,以及一家日本、兩家美國苗圃的線上目錄交叉核對品種名。大概有20幾個品種可以確定。以下就是這些品種的介紹,不知道各位愛花人種的是哪一種?


大花品種

這幾年才引進的品種群,苞片狹三角形,苞片長可達5㎝以上,較傳統品種的苞片尺寸大上一倍是最大特色。植株生長旺盛,枝條容易伸展。(上圖是新加坡白與新加坡粉兩個品種嫁接而成的盆栽)

.
Singapore White
新加坡白

シンガポールホワイト

不知道是不是新加坡育出的品種?雪白的大苞片存在感十足,苞片上有較明顯的綠色脈紋,苞片與葉片均較一般九重葛長且窄。生長與開花期不可缺水,以免苞片發育不良。

Tequila SunriseSingapore Pink)新加坡粉

テキーラサンライズ

這一品有兩個名字,美國稱 Tequila Sunrise 比較多,其他地區則叫 Singapore Pink。基本上與新加坡白一模一樣,差別在於苞片是粉紅色而已。

.

重瓣品種

雖然名為「重瓣」,實際上「重」的是苞片,這類品種花芽不停分化,造成苞片小而密的型態。花多聚集於枝端,常見一整團像繡球的花序掛在枝條末端。花序凋謝後容易乾枯在枝端,應該剪除以維持美觀。花芽生長期提供充足水分與養分,使花序分化更旺盛,能更加營造花團錦簇的美感。
.

Bridal Bouquet  新娘花束

ブライダルブーケ

苞片小,剛生長時白綠色,隨苞片成熟逐漸變為鑲邊或漸層的粉紅色。花序分枝細密,盛開時會有小花束的感覺。

Mahara Double Red 重瓣紅

マハラダブルレッド

Mahara 是斯里蘭卡西部的一個城市名稱,品種是否出自那裡不得而知。這是栽培最普遍的重瓣品種,鮮紅色的苞片聚集成一個個火球,被像釣竿的枝條掛著的模樣相當有趣。這品種的枝條容易長得很長,建議在凋謝後將長伸的枝條剪短,植株才不會過於散亂。

Pink Champagne 粉香檳

ピンクシャンペン

有美麗粉紫色苞片的重瓣品種,植株比較低矮,適合盆栽種植。

 

Tahitian Maid 大溪地姑娘

タヒチアンメイド

漸層粉紅色的重瓣品種,顏色較「新娘花束」深。以花序型態來比較,新娘花束的花序比較開展,而本種的花序比較集中。


2010/08/20

賞花沒事、沒事賞花~白葦草蘭

白鳥仔

今年初從珍寶蘭園攤位到手的白葦草蘭,至今開花不曾停歇

可愛純潔的白色小鳥每天在枝頭上跳躍

~~咻~~唧

每天早上都有場小小喧鬧



2010/08/19

長日照、短日照是這樣解釋的嗎?

光周期的迷思

光週期敏感的花卉,以冬季上市的花比較常見。在陽光照射時間很長的夏季討論這個題目,好像不怎麼切合時機。但在今天接到某報記者一通電話後,發現應該有不少人對這些名詞誤解很深,有必要寫篇文章釐清一下!

從那通電話說起———該記者問起「九重葛是不是需要短日照刺激才會開花?」我說現在很多植物品種對日照長短已經不敏感了,而且影響九重葛開花更關鍵的因素是光照強度,並不只有光週期,所以在不缺陽光的台灣全年都會開花,所以不要提什麼長日照、短日照了。她又問,上次採訪大岩桐時,有業者告訴她「大岩桐需要的光不多,只要照射上午的陽光就可以了,所以是短日照植物是嗎?」這誤解可大了!大岩桐喜歡明亮溫和的光線沒錯,所以照射上午溫和的陽光是OK的,但不是只有曬短短的上午半天就叫做短日照。所以這位小姐混淆了光照強度與光週期這兩個影響植物生長的光線因素。光強度有機會再談,今天先來聊光週期。


光週期  簡單說,就是光照時間長短的週期,亦即是白天(日照)與晚上(暗期)的長短比例。在台灣,夏季白天比晚上長,冬季晚上比白天長。部份植物受到日照時數長短的刺激,而影響植物生長發育。除了開花之外,其他還有莖的伸長、塊莖/根形成、芽休眠、葉離層形成…等。對於植物感應到的是白天長才開花,還是晚上長才開花?就要看是短日照植物或是長日照植物嘍~接下來說明兩者的差別。
.

短日照植物  是指歷經一段日長小於一定長度,夜長大於一定長度時期才能開花的植物。這類植物大多分佈於低緯度熱帶地區或溫帶地區秋、春季開花的植物。例如聖誕紅、長壽花、螃蟹蘭、菊花、大波斯菊……等。所以在台灣這些花主要在冬春季上市、應用,常有人問到聖誕不開或是螃蟹蘭比別人晚開等問題,可能就是夜長受到干擾了。例如把這些需要夜長刺激的植物種在陽台,然後外面有盞路燈入夜就點亮,或是因為洗衣晾衣的需要點了陽台燈,這樣的燈光干擾就會讓夜長的刺激被阻礙,使這些花不開花或是晚開花。下表是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的日照長度,20091222日,日出637分,日落1710分。日照時數10小時33分,夜長於日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上圖的菊花是短日照植物,時序進入秋冬季後自然會開花。花農利用入夜點燈的方式,可以讓植株長高但不開花。使菊花長到一定長度後才熄燈讓菊花開花,因為莖夠長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賣好價錢啊!

.

長日照植物  是指歷經一段日長大於一定長度,夜長短於一定長度時期才能開花的植物。這類植物大多是溫帶地區春夏之交開花的植物。例如洋桔梗、翠菊、吊鐘花、火龍果、中國鳳仙花……等。以吊鐘花來說,長日照刺激開花,偏偏他又是喜好冷涼的植物不耐暑熱,台灣時序進入長日照的季節就是夏季,所以常會正在盛開時就因為高溫而生長衰弱。洋桔梗長日照開花,但是遇到夏季高溫刺激,整株變成簇狀生長,如果種植在高山就能克服這個問題。下表是白天最長的一天「夏至」的日照長度,2010621日,日出55分,日落647分。日照時數13小時42分,日長於夜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上圖洋桔梗是5月拍攝的,現在應該長成一叢密密的枝葉,而且開不了花。如果拿到清境農場那樣的環境,就可以持續開花。

.

要注意,有光週反應的花只是少數,大多數植物是日照中性(日長鈍感植物)啊!也就是日長對於開花沒有影響,而是溫度、水分、養分以及植株、枝條成熟度等因素影響開花。而且隨著品種改良,許多原本對光週期性敏感的植物也變為不敏感了。例如原始的金魚草是長日照植物,但現在品種即使再短日照的冬春季也都開得很好。此外,利用光週期的調控,就可以讓這些對光週期敏感的植物可以週年生產。例如我在台北的花市,這一兩年四季都看得到長壽花與聖誕紅正在開花的盆栽。以聖誕紅為例,即使夏天,只要給予遮光處理14小時以上仍能開花,只是處理的時間要延長、栽培的地點要冷涼。下面這張美麗的聖誕紅照片,是813日攝於內湖花市(美麗華摩天輪對面那個),意外吧!


2010/08/13

越葉越美麗05~吊竹草

好銀的葉片

標題雖然很聳動,但是應該沒人可以反駁吧!吊竹草的葉子的確夠銀,銀得精彩、銀得漂亮、銀得比銀器還銀!不過說穿了,葉片銀色的地方,其實只是細胞中氣泡的反射而已。在光線照射下銀色的地方閃閃發亮,但在昏暗處就顯得灰墣墣暗沈沈,不怎麼顯眼。

到處都是的原因是她太容易生長了,只要一段莖帶23片葉子,可以說隨插即活、現插現活。扦插在水中,大概3天可以見到長根,插土裡1週就開始生長。就是因為繁殖能力超強,所以近郊山區開始氾濫,尤其登山步道旁常因有人易種植,蔓延成一大片。看起來雖然像張富有現代感花紋的毯子,但是她極度擴張的生存本領,卻造成本土野生植物的夢魘。生長空間被佔據,地面被覆蓋讓種子無法落地、即使落地的種子也被覆蓋讓萌發的幼苗生長不良。所以奉勸各位愛花人,「家花勿種野地裡」。自然有自然的美,不是要以人的眼光隨意改造、侵犯。

加拿大的園藝治療師 Mitchell L. Hewson,曾推薦的「十大園藝治療花卉」中就有吊竹草。原因就是容易取得且太容易活了,可以讓療癒對象容易獲得成就感,即使幼稚園的小朋友也可以輕易種活。用來當作自然觀察材料,不論是扦插發根或銀色、紫色部位的顯微觀察,都是很有趣的。她喜歡半日照的環境,但全日照環境只要能充足供水生長也沒問題。栽培在室內不行喔~莖會非常容易徒長,一下子就抽長變醜了。應用方式可以在庭院樹蔭下鋪地種植,或是使用吊盆栽培,欣賞莖葉下垂的姿態。這麼好種的植物,推薦給種花沒有信心的愛花人。只要和街坊鄰居要幾枝,或是到花市買一小盆回來種,買上就可以獲得非常大大大大大~~的滿足感喲。


吊竹草

學名:Tradescantia zebrinaZebrina pendulaTradescantia pendula

英名:Inch PlantWandering JewWandering TravelerSilver Inch Plant

日名:シマムラサキツユクサ(縞紫露草)、ハカタガラグサ(博多柄草)、ゼブリナ・ペンジュラ、トラディスカンティア・ゼブリナ、シルバー・インチプラント、インチプラント

簡介:鴨跖草科水竹草屬的多年生草本,原產墨西哥。莖質地翠嫩,匍匐地面蔓爬生長,接處地面容易長不定根。互生葉片橢圓形,長5~8㎝、寬3~5㎝。葉背紫色,葉面主脈及葉緣處綠色至紫紅色,其他部位銀色。栽培於強光下時,新葉及成熟葉的銀色部份容易泛紫色,亦有斑紋分佈不均的斑葉品種。花開於枝端,3枚淺紫色花瓣,花徑約1㎝。喜好半日照且潮濕環境,繁殖採用扦插法。


2010/08/12

賞花沒事、沒事賞花~白千層

天然奶瓶刷

當初沒用來申請奶瓶刷專利,真是太可惜了!



熱到見紅的血萼花

夏天的聖誕紅?

在路旁綠地、公園中遠遠看到血萼花,十個人會有八個會訝異說「現在怎麼也有聖誕紅吧!」一樣殷紅、相似大小、連形狀都像,難怪老被誤會。

這是近年臺北市常用在公共綠地的觀賞花卉,在高溫期間開得很好,片片紅色為滿目綠意增添許多色彩。奇特的是,紅色的部位既不是花、也不是像聖誕紅是葉片演變的「苞葉」,而是花萼裂片之一特化出來的構造。血紅色的萼片,所以中文名為「血萼花」,不過這名字比較不好聽。所以用她這一屬的屬名玉葉金花為基礎,改為「紅葉金花」就好多了。中國將玉葉金花類稱為紙扇花,她因此也叫紅紙扇。真正的花是突出來喇叭形的那一朵,從正面看是心型的,淺黃色的花色仔細看毛茸茸的,好像絨毛玩具的質感哩!

我也有一株,生長算快,而且相當會開花。只要種在陽光充足並且避風的位置,照顧上給與充足的水分,不要讓她太乾。水分不夠的話,花序生長不良,萼片小不說,還常常一付下垂無力的樣子。我家屋頂種的那株在冬季落葉,因此我會趁機進行強剪,讓枝條離地大約30㎝而已。待春季萌芽時施一次長效性肥料,花序冒出後再施一次長效性肥料,如此整個夏季都會紅紅豔豔的,美不勝收啊!


血萼花

學名:Mussaenda erythrophylla

英名:Ashanti BloodRed Flag BushTropical Dogwood

別名:紅葉金花、紅紙扇

日名:ヒゴロモコンロンカ(緋衣崑崙花)、サマーポインセチア

簡介:茜草科玉葉金花屬的常綠或落葉灌木,原產非洲剛果。全株有毛,植株高度50~150㎝,枝較細,如經修剪控制長度,可維持植株為灌木形。如放任生長,則枝條四散生長,枝條略呈蔓藤狀。卵圓形對生葉片,葉長約10㎝,寬約6~8㎝,葉面光亮有絨毛,葉色黃綠。繖房花序自莖端伸出,花柄、花萼紅色,萼片5裂,其中之一特化成與葉片形狀相同而顏色鮮紅,是主要觀賞部位。花淺黃色有絨毛,心部紅色。開花期春末至秋季。


2010/08/11

鬱金和薑黃難分難解

愛吃咖哩豈能不識薑黃

星期一休假,和老婆逛完植物園後,就到sogo忠孝復興館逛街吹冷氣。接近晚餐時間,到樓下超市買熟食回家吃。逛著逛著,老婆隨手拿了3包日式咖哩塊。這是因為兒子喜歡吃咖哩,辛香的風味在夏天很下飯。各位愛花人知道咖哩為什麼黃黃的嗎?就是因為裡面加了大量的薑黃。

很難想像這樣素雅的花叫做薑黃吧,名稱是源自於她的地下根莖。她是薑科植物,根莖具有薑科植物特有的芳香氣味,短圓柱形的根莖橘黃色,磨粉可以製香料與藥用,也可以作為染料,用途十分廣泛。我這叢種3~4年了,年年在父親節後開花。今年算是開得漂亮的,原因是沒被颱風吹壞。是的,她寬大薄嫩的葉片非常怕颱風,狂風之後葉子破破爛爛,連帶在葉叢中的細嫰花莖也很容易折損,生長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今年至今還沒有颱風襲台,不僅是全民的福氣,也是花的福氣啊!

 

我把她種在半日照的位置,其實她在全日照的環境也可以長得很好,前提是水要充足供應。冬季地上部會完全乾枯,只留地下根莖休眠。待來春天氣回暖就開始萌芽,此時有施過一次有機肥,之後就任其生長不再施肥。水分要很充足,尤其春夏之交花芽發育期,不要讓葉片因為乾旱缺水萎軟。花序挺出後,更要充足供水,才能讓花序挺高一點。可惜她的花序雖然清秀漂亮,但卻夾在高大的葉叢中,不注意時很容易被葉子遮擋,而錯過他開花的時間。昨天將已經開的5枝花序剪下,插在瓶中欣賞,在悶熱的天氣看這麼清爽的花,涼意打從心底沁上來。


其實這植物的中文名稱讓我糊塗了好久,原因是中國古代藥書把薑黃與鬱金兩個植物混在一起,造成目前中名與日名是完全相反的現象,還有書籍及網頁資料,誤認薑黃就是鬱金,但這是兩種不同的植物。日本這幾年大推ウコン鬱金當養生保健食品,其實中文得稱為薑黃才對。所以我又整理一個簡表,協助大家辨識這長得模棱兩可的姊妹花。如果可以親眼見到植物開花,花在葉從中心的就是薑黃,花自旁邊伸出的是鬱金。台灣我見到的都是薑黃,我到現在還沒親眼見過鬱金。

.

中名

薑黃

鬱金

學名

Curcuma longa

Curcuma aromatica

日名

ウコン(鬱金)

キョウオウ(薑黃)

英名

Turmeric

Wild Turmeric

花序

葉叢中間伸出

從基部側面伸出

苞片

白色泛綠,末端粉紅

白色泛紫紅

葉片

葉兩面無毛

葉被有細絨毛

根莖

橘黃色

黃色

花期

春夏之交


薑黃

學名:Curcuma longa

英名:Turmeric

日名:ウコン(鬱金)

簡介:薑科薑黃屬的宿根性草本植物,原產南亞及東南亞,因為根莖具香料、藥用及染料等用途而廣泛栽培。植株夏季生長,冬季地上部乾枯,以地下部休眠。地下根莖發達,根莖短柱狀成叢且有分枝,切面橘黃色,有芳香。葉5~7片叢生,葉長橢圓形,長30~50㎝,寬15~20㎝,葉柄長20~50㎝,葉兩面光滑無毛,葉面脈紋明顯。穗狀花序形似毬果,自葉叢中伸出,花序長15~20㎝,花序下半部的苞片卵圓形,內有黃色花。花序上部白色苞片狹長,裡面無花。開花期夏季。


2010/08/10

白皙懷香的白仙丹花

熱情家族中的清秀佳人

仙丹花給大家怎樣的感覺?

太陽之子、熱情如火、夏天、暑假、海灘渡假~~大概離不開豔夏熱情這個印像,畢竟她就是不畏高溫日曬地在夏季盛開。

.

6月到現在,已經拍了無數的仙丹花照片,火艷紅、靚桃紅、熱情橘、活潑黃、嫩粉紅……累積歷年所拍的各色仙丹花圖片,至今已累積五百多張。欣賞這些花朵與照片,美雖美矣,但是在熱得令人虛脫的天氣下,還看這些令眼睛著火的花,有時候會讓人心頭上感到些許吃不消。所以,昨天中午在臺北植物園看到叢叢白仙丹花盛開時,霎時有了清涼舒暢感,更何況近拍時嗅聞到清爽的花香。純淨的花色呼應優雅的氣味,好一個熱情家族中,清新脫俗的佳人。

這是一個原生種,在五百多個仙丹花數的原生種中,因為花序繁茂、香清秀色而被廣泛栽培。植物園中有幾株主幹超過手臂粗的老株,以及新植的灌木綠籬在這段時間盛開。滿樹的繡球狀繁密花序,在晨昏散發優雅香氣,讓往來的人們沐浴在花香中。除了植物園之外,意外的在捷運板南線的國父紀念館站、後山埤站的出入口花台中,也見過她的身影。白仙丹花可以長成小喬木,生長強健且栽培容易的特性,如果有苗圃生產在高度2~3公尺,寬度1.5~2公尺左右的規格,我想她會是一種很理想的小庭園木。


白仙丹花

學名:Ixora parviflora

英名:White Ixora

日名:シロバナサンタンカ(白花山丹花)

簡介:茜草科仙丹花屬的常綠灌木或喬木,原產印度、斯里蘭卡及緬甸,東南亞各地廣泛栽培。分枝角度狹小,天然樹型圓錐形。老枝褐色,新枝綠色。橢圓形薄革質對生葉片,葉色深綠,葉長10~12㎝、葉寬5㎝左右。聚繖花序自莖端伸出,每花序花朵數可達上百朵。白色花長筒狀,長約1.5~2㎝,花冠45裂,裂片常反卷,型態像螺旋槳。花柱多伸出花冠外。花有香味。開花期春末至夏季。適合半日照至全日照環境栽培,半日照且溼度高的環境,生長、開花最優良。